一站式行业解决方案

检测项目介绍

电磁兼容指令(EMC)

项目简介: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申请说明: 申请认证流程: 咨询→申请→签约→技术支持(可选择) →送检准备→送检→重复测试→发证。
检测 项目说明

认证内容摘要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对电磁兼容的定义是:系统或设备在所处的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同时不对其他系统和设备造成干扰。

1.指令背景:

电磁兼容指令(EMC)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指令89/336/EC制定于1989年5月3日,1996年1月1日强制执行。欧盟委员会于2004年12月15日通过了新的电磁兼容(EMC)指令2004/108/EC,新EMC指令将于2007年7月20日开始实施,替代现行的EMC指令89/336/EEC,新EMC指令实施之后有两年过渡期,即按89/336/EEC指令进行认证的产品2009年7月20日之前仍可在欧洲市场销售。

 

2.指令范畴:

电磁兼容指令(EMC)

所有各种电动和电子器具或系统,以及含有电动和(或)电子组件的设备和装置。这些器具、装置或设备容易产生电磁扰动或其性能容易受到此类电磁扰动的影响。这个定义的范围相当宽,从理论上讲,它包括了从电磁驱动的玩具到大型的工业设备在内的所有设备器具。在该指令的附录3中所列的产品类别进一步确定了上述一般定义的具体范围:
-家用无线电和电视接收机(HouseholdWirelessandTVB);

-移动式无线电设备(MobileRadioEquipment);
-医疗和科学设备(MedicalandScienceEquipment);
-家用电器和家用电子设备(HouseholdEquipment);
-教学电子设备(Electronicrealia);
-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发射设备(R&TTE);
-工业制造设备(IndustrialEquipment);
-移动式无线电通讯和商业无线电话设备(MobileWirelessEquipment);
-信息技术设备(ITE);
-航空和航海无线电设备(AeronauticalandMaritimeMobileRadio);
-通讯网络设备和仪器(CommunicationEquipment);
-一般灯具和荧光灯具(Lighting);
3.电磁兼容性测试范围(EMC)

信息技术类产品电磁兼容标准
IEC/N55022,IEC/EN55024,IEC/CISPR22,IEC/CISPR22,FCC PART15,GB9254,GB/T 17618
灯具类产品电磁兼容标准
IEC/EN55015,IEC/EN61547,FCC PART18, IEC/CISPR15 ,GB17743,GB/T 18595
家电类产品电磁兼容标准
IEC/EN55014-1,IEC/EN55014-2,IEC/CISPR14,IEC/CISPR20,GB4343
音视频广播类产品电磁兼容标准
IEC/EN55013,IEC/EN55020,IEC/CISPR13,J55013,GB9883
电源谐波检测,电压闪烁检测
EN60555-2,EN60555-3,EN61000-3-2,EN61000-3-3,GB17625
静电放电抗干扰检测
IEC/EN 61000-4-2,GB/T17626.2
射频电磁波抗干扰检测
IEC/EN 61000-4-3,GB/T17625.3
电性快速脉冲群干扰检测
IEC/EN 61000-4-4,GB/T17626.4
雷击抗干扰检测
IEC/EN 61000-4-5,GB/T17625.5
传到抗干扰检测
IEC/EN 61000-4-6,GB/T17626.6
电源频率磁场抗干扰检测
IEC/EN 61000-4-8,GB/T17625.8
电压瞬降抗干扰检测
IEC/EN 61000-4-11,GB/T17626.11
无线产品EMC,RF标准
EN300220,EN300328,EN301489,EN300440,EN301357,FCC 47 CFR PART15

评价

目前还没有评价

成为第一个“电磁兼容指令(EMC)” 的评价者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HOT 热门搜索

解决您更多问题

问题&解答

在现代,计量的科学内涵远远超出“度量衡”的内容。计量的定义是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和法制性是计量最重要的四个特征

计量关系国计民生,像空气一样,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计量是科技创新的种子、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创造质量和控制质量的重要物质手段,是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公平贸易的基础,也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毫无疑问,计量支撑发展,质量成就未来。

以“计量基准量子化”和“量值传递扁平化”为主要特征的国际计量变革,将完美契合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基础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启。一是基于量子物理的新一代国际单位制;二是突破极限的测量,从原子尺度到超大尺寸范围内的测量,在极端条件下的测量、在干扰或快速变化环境中的测量;三是智能和互联式测量,实现物联网大量的仪器仪表或传感器的在线、远程及扁平化量值溯源;四是嵌入式测量,将计量植入到生产过程,将最精准的计量基标准融入到机器。

企业需要掌握了解计量器具分为强制检定、非强制检定和校准的基本概念,根据不同概念的检定、校准要求建立计量器具管理台账。台账中的具体内容应包括:计量器具名称、规格型号、编号、测量范围、检定或校准时间、检定或校准周期等。另外嘉峪检测网提醒还要明确是送检还是现场检定或校准、确定检定或校准单位以及其他相关内容。通过完善计量器具管理台账,可以对企业在用计量器具的工作状态一目了然。把不同要求的计量器具分类建立台账,按照不同分类做好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如果计量标准器具便于携带,或者一般大型计量器具或受搬动会影响的精密仪器,在现场环境可以满足检定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上门检定。一般情况下,计量器具的检定活动都是在技术规范要求的恒温、恒湿等环境下开展,需要送至计量技术机构实验室进行。

根据《计量法》第九条,实行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包括3大类:一是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二是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三是列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中实施强制检定且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4各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所以,实行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不是只有工作计量器具,还有计量标准器具。
根据计量器具的实际使用情况,本着科学、经济和量值准确的原则确定非强检计量器具检定或校准周期。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一是不得使用未经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二是不要刻意去延长检定或校准周期,应参照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规定;三是必须依靠专业计量技术机构的指导或由生产企业出具建议。

更多问题请与我们的工程师联系

国家 认可委员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