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7家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工作盘点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email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facebook
文章摘要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计量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计量支撑体系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质量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优化计量供给、更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计量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十三五”期间,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华南、西南、西北7家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区域优势,对国家计量体系工作的加强、实施和有效运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围绕国家战略 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各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研究探索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大区中心管理运作机制,推动计量资源共建共享共用,逐步实现区域内计量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区域间计量协调发展、合作共赢,是《指导意见》的题中之义。“十三五”期间,各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已经开展了相关探索。

华北大区围绕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助推协同发展。推动地方计量技术规范的共建共享,“十三五”期间共组织完成《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校准规范》《钳形泄漏电流表检定规程》等10项京津冀共建技术规范。完成华北大区互联网平台建设项目,建立区域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计量检定和校准能力等计量资源数据库,推动计量服务资源效能最大化。着眼区域共性难题,开展了以统一华北地区内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适用范围及认定条件为目的的课题研究。

华东大区积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健全体制机制顶层设计,与苏浙皖三省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法制计量领域合作互认协议》和《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计量合作备忘录》,并牵头制定《华东大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管理办法》,印发《关于加强长三角地区计量技术规范共建互认工作的通知》。推进区域优势计量资源共建共享,出台《关于加强长三角地区计量考评专家资源共享的指导意见》,面向长三角区域产业集群牵头建设“产业计量云(长三角)”计量测试服务创新平台。完善计量互认协作机制,推行计量器具型式评价结果互认制度,完成长三角区域“C标志”自我声明业务“一网通办”工作。加强区域风险联防联控,牵头联合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长三角区域加油机交叉暗访专项检查活动,推动重点计量器具产品生产领域长三角区域联合检查常态化。

华南大区积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部署,积极参与粤港澳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两岸三地计量合作和互认,签署计量检测认证合作协议,为港澳地区提供就近就地、准确可靠的计量校准服务。

此外,各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还积极围绕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了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的“计量援藏行”活动。华南、西南等大区中心赴林芝、拉萨等地开展深入调研,对发现问题进行会诊。华东、中南、华南、西南等大区中心委派计量专家赴藏开展检定、校准服务。华东、西南等大区中心赴藏开展计量管理和计量业务培训工作。西北大区2016年成立西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计量专业委员会,强化与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沟通协调,签署《西北区域计量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落实计量发展规划 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计量工作要想满足区域发展需求,提升基础保障能力是关键。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对本地区省级最高计量标准器和其他单位进行量值传递工作,计划量传21800台/件,实际完成29087台/件,超额完成33.4%;开展区域量值传递体系建设,新建计量标准446项,并开展标准器技术改造、能力提升70项;共完成73项计量比对工作;为研究和解决全国和区域性的共性计量问题,共完成管理课题52项……一连串数字,记录着“十三五”期间各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落实计量发展规划、提升计量保障能力的足迹,这些工作不仅更好地满足了区域发展的需要,有的还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满足了产业发展、强制检定和民生计量等需求,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的共同努力。

据悉,“十三五”期间,西北大区克服资金困难,为青海、新疆特别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量传,量传工作总量高达9277台。华北大区建立标准物质研发体系,为医药、食品、环境、化工等多领域提供“标尺”与“砝码”。华东大区新研制标准物质23项,5项获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证书,16项获国家二级标准物质定级鉴定证书。华南大区共研制食品添加剂、色素、农残、菌落等国家二级标准物质95种,填补了华南地区相关领域量传空白。中南大区组织的扭矩标准机量值比对结果,在测力技术委员会内引起热烈反响。华东大区参加国际比对6项。华南大区完成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直角尺能力验证,开展与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两项国际比对,基标准装置技术指标与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

服务国家大局 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面对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充分发挥技术力量,经受住了一场巨大考验。

据悉,各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开展疫情防控、助工助产计量服务量超52万台(件),减免收费8719.23万元。华东大区承接上海市科委应急支撑专项,成功研制新冠病毒体外转录RNA国家级标准物质,为新冠病毒试剂盒生产研发提供有效的“生物标准尺子”。华南大区研发成功校准红外体温计的计量标准装置并无偿提供,有效缓解了区域红外体温计校准能力不足局面;研制口罩超声波焊接系统电磁兼容(EMC)技术评价试验标准,校准口罩颗粒物过滤效率测试仪等非常规口罩检测设备。

事实上,发挥计量技术基础支撑作用,服务国家大局始终是各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的工作出发点。比如,华北大区服务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程,推进“国家卫星导航定位与授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建设;建设智能交通数据采集传感器检测平台,研制网络电能计量系统,建立污水流量实验室计量体系。东北大区严格执行“7个工作日零容忍”制度,动态跟踪现场检测业务执行情况,持续提高检测效率;开辟绿色通道,优先满足企业检测的特殊需求等。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待开拓。随着即将迈入“十四五”的门槛,各大区国家计量检测中心将立足法定职能,以《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为指引,全面提升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计量服务和保障能力,在计量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计量贡献。

留言

分享

最新发布

更多新闻

更多发布

与我们联系

Click edit button to change this tex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滚动至顶部